一說到草莓,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苗栗大湖草莓。全臺每10顆草莓中,就有6顆來自大湖![註01]
一進入大湖鄉,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的草莓招牌,還有路邊一畦畦紅綠相間的草莓園景致。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將近兩層樓高的「巨大草莓」矗立在草莓文化館前,彷彿來到了草莓王國。
其實大湖以前不種草莓,大多數是種水稻,直到民國40年代,大湖果農看到台北蘆洲親戚種的草莓相當可愛,於是將草莓苗帶回大湖試種,沒想到大湖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草莓生長。[註02]
在冬天草莓生長的時節,大湖在群山環繞下,北面山脈阻擋了濕冷的東北季風,因此大湖冬天乾燥、日夜溫差大,最適合嬌貴怕雨淋的草莓生長。[註03]
再加上果農和研究人員不斷地研究改良,選育出最適合在大湖種植、甜度又高的草莓品種。
最讓果農緊張又疲憊的時期就是種植草莓苗和採收了。每年9月到10月為了趕在下雨前種植完畢,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幫忙,在兩天內種完所有草莓苗。[註04]
嬌貴的草莓不只怕淋雨,還不能著地碰到泥土,為此,以前果農會在田間鋪上稻草避免弄髒草莓,後來有人靈機一動,為田畦包上塑膠布,還能抑制雜草生長,並且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註05]
一到產季,為了提供最新鮮又結實的草莓,果農們得趕在太陽升起前採收完畢,然而等待採收的草莓實在太多,果農常常會在凌晨2點起床,戴著頭燈、摸黑在寒冷的冬夜裡採草莓,一直工作到天亮。[註04]
果農早上採完草莓,午間短暫休息後,下午又會到田裡修整藤蔓和施肥,一整天都很忙碌。[註04]
草莓的產季中總共有四個採收期,第一期的草莓最早報到,讓人一解吃草莓的口腹之慾,第二期的草莓最甜美,可以嚐到草莓的好滋味,第三期的草莓產量最高,吸飽養分長最快,第四期已經進入產季尾聲,這時候的草莓最便宜。[註06]
草莓從採下、包裝到運送至消費者手中,又是另一個挑戰了!要用厚厚的海綿來保護脆弱的草莓,還得固定好草莓,當貨車上下晃動時,草莓仍然不動如山。而七分熟的草莓宅配到家時剛好全熟,一切都來自果農周全縝密的構想。
近年來,大湖鄉每年都會舉辦草莓文化藝術節,邀請大家一起來產地品嚐最新鮮的草莓,還有許多用草莓做成的創意料理,例如草莓酒、草莓香腸、草莓米乖乖及孔雀草莓泡芙,可是只有在大湖鄉才買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