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是全國最大的荔枝產地,大樹、旗山、內門都有種植,其中大樹區生產最多,種植面積占高雄市的80%。[註01]
以前大樹區主要種植黑葉荔枝,近年來隨著栽種技術的進步,玉荷包荔枝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註02],現在大樹區種植最多的品種是玉荷包,而且玉荷包的產量占全臺60%以上!因此大樹區不只有「荔枝故鄉」的美譽,更有「玉荷包故鄉」的稱號。[註03]
和其他品種相較之下,玉荷包的皮薄、肉厚、汁甜、籽小,非常受到市場歡迎,但是種植玉荷包一點也不容易,因為玉荷包的產量不穩定,而且比其他品種需要更多肥料,因此產量少而價格高。[註04]
再加上玉荷包的產期短,從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只有大約3週的時間,若沒有預購,往往已經搶購一空。[註03]
大樹區之所以盛產荔枝,在於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有在地果農求新求變的精神,以及努力不懈的行動!
和其他地方的種植環境不同的是,大樹區所屬的紅土丘陵地形,坡度陡而排水良好,向陽面更是一整天陽光普照,種出來的荔枝甜度比較高,再加上冬季氣溫低於平地,正是適合荔枝開花的氣候。
然而擁有適合種荔枝的環境還不夠,1980年代,臺灣各地的黑葉荔枝價格下跌,讓果農們苦哈哈。幸好當時出現了玉荷包這個新品種,肉多Q甜的口感讓大家耳目一新,於是大家紛紛轉種玉荷包,但卻面臨玉荷包開花後,不容易長果子的難題。
當時一位荔枝果農王金帶,苦心研究照顧玉荷包的方法,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發展出獨到的除花苞技術,而且他還了解荔枝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和雨量變化,不只讓產量提高,種植的玉荷包品質越來越好。[註07]
之後也有許多果農的投入與鑽研,他們發現在荔枝樹上剝掉一圈樹皮,可以激發荔枝的求生本能,因此努力開花、奮力結果,原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適用於萬物![註05]
五、六月產季時,果農要和時間賽跑,趕在中午陽光強烈之前採收,所以每天清晨五點就會開始工作,將荔枝連枝帶葉摘下後,趕忙整理成束。為了保持鮮度,過程中得不斷地為一簍簍的荔枝噴水,就怕荔枝熱著,失去水分後就不好吃了。
採下的荔枝若要趕送台北果菜市場,從採收到裝箱的所有工序,都得趕在下午三點前完成。然而出貨後,一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果農和工人還得回果園摘新葉,以免不斷冒出的新葉和果實搶養分,導致營養不良而掉果。[註06]
雖然產季只有短短三週,但工作量大,而且作業時程很趕,採收到裝箱都需要臨時工人的幫忙,因此採收前果農們爭相到各地搶工,村子裡找不到就到村子外找,村子外找不到就請人介紹,大家一起來幫忙收成最新鮮的荔枝。[註06]
由於荔枝樹的特性是一年豐收、隔年休眠,所以採收後需要剪枝,讓枝幹能頭好壯壯。到了年底,還要為荔枝開花而精心挑選最適合的肥料。
每當初夏鳳梨、荔枝盛產的時刻,大樹區一年一度的「高雄鳳荔季」就會開鑼登場,用大樹三寶「玉荷包荔枝」、「金鑽鳳梨」及「好山好水」熱烈歡迎大家的到訪,宛如一場水果盛宴。
產季活動中,邀請大家一同到大樹區體驗採果的樂趣和果農的辛勞。在前往果園的路途中,掉落滿地的荔枝映入眼簾,就像紅毯般歡迎大家蒞臨大樹荔枝王國!
在這裡你還可以買到「鳳荔雙心酥」,採用高雄大樹區的特產:金鑽鳳梨和玉荷包荔枝做成內餡,香甜的荔枝搭配微酸的鳳梨,一口咬下乍現滿滿的水果酸甜味。能有好吃的鳳荔雙心酥,是果農和甜點師傅共同努力下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