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 LINE
  • Facebook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山蘇是怎麼種出來的?山蘇田又長什麼樣子呢?
產環境
 

野生山蘇
山蘇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不過多數種類集中於熱帶至亞熱帶地區,臺灣主要產於中海拔以下的暖溫帶闊葉林,尤以潮濕陰涼的地方為多。[註01]

 

野生的南洋山蘇花主要分布在東部,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和墾丁國家公園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蹤跡。[註02]

 

 

人工栽培山蘇
為了因應山蘇的習性,提供潮濕陰涼的生長環境,農民通常會在林蔭下栽培山蘇,上方的造林樹種包括:檳榔、九芎、光蠟樹、血桐、肖楠及柳杉,其中以檳榔園最為常見,農民會在樹下覆蓋黑網,以減少夏季烈日強光造成曬傷,導致葉片黃化、新芽容易老化,降低品質與口感;同時可以阻擋檳榔葉掉落而破壞山蘇。[註03]
 

  • 野生山蘇野生山蘇
    人工栽培山蘇園人工栽培山蘇園

 

(以上照片來源: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物栽培曆 [註04]

作物栽培曆

A
產過程
1.種苗繁殖

可利用孢子播種、分割法,甚至組織培養方式來繁殖種苗。[註05]

2.整地與定植

田畦寬度以2 – 4公尺為宜,平均一畦種植3 – 6行,種植山蘇前先將畦面整平,再挖出與其根部同大的定植穴,直接定植後覆土即可,種植後須保持水分充足。[註01]

3.水分供應

乾旱時,利用畦溝灌水灌溉,並在日出前及日落後各噴水噴霧一次,可有效保持土壤濕度。[註01]

4.病蟲害防治

山蘇的蟲害包括蝸牛、蛞蝓、螟蛾及介殼蟲等,各有因應措施,例如撿拾去除蛞蝓和蝸牛。[註01]

5.採收

山蘇一個月可以採收兩次,農民會摘取頂端的嫩葉,不過不會採取全部的新葉,留下部分新葉讓植株持續進行光合作用,同時會適量去除成熟葉的葉尖,以促進新葉生長。[註03]

A
料來源

註01: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三版-農作篇(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著,2005年。
註02:臺灣國家公園 –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註03:我國山蘇產業的現況觀察與願景,徐嘉君,林業研究專訊123號,第22卷第1期,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015年。
註04:山蘇良好農業規範(TGAP),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07年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