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食農知識庫

冬天的天然災害-寒害

資料來源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更新日期
113-01-19

  當西伯利亞冷氣團向台灣來襲的前幾天,電視機裡的新聞主播會提醒民眾出門在外要注意防寒,將過冬的外套、圍巾、手套、毛帽等衣物拿出來,作好萬全的保暖工作。隨之政府部門也會呼籲農民們,提前做好防寒工作,避免作物受到「寒害」造成損失。而民眾也會提前至超市、賣場購買生鮮蔬果,一時間架上蔬果搶購一空。到了冷氣團來襲,氣溫突然驟降,有些地方傳來下雪的消息,但更讓人注意的是各地農田、魚塭受到寒害衝擊。高麗菜、包心白菜、蓮霧、桶柑等已能採收的蔬果受到影響,魚塭裡的魚隻也因為忍受不住低溫而死亡。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正在生長的農作物,有的剛剛播種,有的正在抽芽,還有的準備開花,等待明年春、夏結果,它們也一樣會受到冷氣團影響而減少產量,並使得日後市場上的蔬果價格變高,平時常見的菜色少了好幾項,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冬天的天然災害——「寒害」。

認識寒害

  寒害(chilling injury)可以分成凍害(frost injury)及冷害(cool damage)。凍害是指0℃以下低溫對越冬作物(即在秋季播種,經過冬季,直到明年春、夏季收割的作物)造成的傷害;冷害是指0℃以上低溫對作物造成的損害,又稱作低溫冷害(low temperature injury),它會使得作物在生理活動上受到障礙,嚴重時會破壞作物的某些組織,使之無法繼續生長。對養殖魚的影響是會降低魚群的食欲和活動力,嚴重時會使魚群沈於池底,失去平衡陸續死亡,殘存的魚也容易發生疾病,使水質污染,造成農業、漁業上的經濟損失。

  冷害的發生不侷限在高寒地區,在溫帶、熱帶地區也會發生。例如:台灣位在亞熱帶與熱帶地區,也一樣會出現冷害。冷害發生時間也不只在冬季,雖然台灣冷害發生在12月至次年2月時間,但其他國家地區,因為氣候的不同,在春、夏、秋季都可能發生。例如:中國南方夏初時氣溫較低,此時對早稻孕穗期會有危害;而到了秋天冷空氣入侵,因為溫度下降,又會使得水稻減產,因此注意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預防寒害所帶來的損失。

農業防寒方法

  低溫會影響作物每一階段,從種子、抽芽、生長到開花、孕育,如果有所損傷,都會影響後來的產量,因此作物防寒保暖工作非常重要。

一、蔬菜與瓜果類部分

苦瓜受低溫後新梢黃化。

▲苦瓜受低溫後新梢黃化。

  蔬菜中最大宗的十字花科,如甘藍、大白菜及蘿蔔等,在低溫期容易出現抽苔現象。抽苔現象是指花芽分化後,從菜心中開始長出花莖結構的過程,在一般情況下植物會依其生命週期開花、結果,但遇到惡劣的氣候環境,植物就會提早抽苔,準備孕育下一代好讓生命可以延續下去。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是,產量不佳、貨源短缺。瓜果類的苦瓜、絲瓜及胡瓜等在低溫時,會有落花、落果、裂果,或是葉片黃化及新梢畸形的問題,這都會使得產量和品質降低。

  對較不耐寒蔬菜與瓜果類作物,農民們會設置防風牆、防風罩、塑膠布或用稻草、不織布覆蓋,並採畦溝灌溉方式,達到保溫防寒效果;如果有未採收瓜果,則是以套袋套住,避免寒害。

二、果樹部分

棗子因為冬雨造成裂果。

▲棗子因為冬雨造成裂果。

  果樹方面,結果期的蓮霧、棗子、草莓和開花期的芒果、荔枝,容易發生落果落花、著果不良的情形,結果後的品質也會不佳。對嫁接後的高接梨,會使得癒合組織不形成或形成不良,使得接穗無法成活。已經結成的果實,則會導致裂果,因此如果成熟度足夠,農民們通常會提早採收。

  在果樹的防寒工作,農民會加強包裹樹幹、果實套袋和表土覆蓋等防寒設施。冷氣團過境時,在果園噴水、噴灌可避免葉面結霜造成落葉,並可以防止土壤溫度劇降傷害樹根。增施鉀肥,則可以增加作物耐寒力。而已受害的果樹,則應該修剪受寒害影響的枝條與葉片,進行疏花、疏果工作,減輕損失。

三、水稻

一期作生育初期容易受到低溫危害。

▲一期作生育初期容易受到低溫危害。

  在台灣,水稻受寒害影響有兩個時期,一為中南部地區一期水稻的生育初期,由於冬季平均溫度較高,一期作水稻播種比較早,而強烈冷氣團入侵多在一、二月間,秧苗容易遭受寒害。另一時期為北部地區二期水稻的抽穗期,如果水稻插秧較晚,會在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開始抽穗,遇到冷氣團,會導致花粉母細胞畸形分裂,結實率降低或充實不良。

  台灣北部地區冬季氣溫雖然比較低,但因為東北季風盛行,天空的雲量較多,地面輻射冷卻較弱,二期水稻遭受寒害的機率反而比較少,因此,水稻的寒害多發生於中南部一期作生育初期。

  農民在水稻防寒工作上,會覆蓋透明塑膠布或不織布保溫,並在晴天無風時適時翻開塑膠布降溫與通風。傍晚時灌水,使田間深水保持流動,藉由田水的高熱容量及釋溫防止葉片受到寒害或霜害;至翌日氣溫上升時,再排除田間積水,恢復一般管理,並酌量增施磷肥,增強對低溫的抵抗性。最重要的是,應慎選合適品種與栽植期,隨時注意氣象預報,採行適當的防護措施。

四、花卉部分

  在設施栽培的花卉上,農民會將全部設施覆蓋、密封,加強保溫措施;露天栽培的花卉,會在迎風面架設防風設施,避免寒流直接侵襲,畦溝間灌水,畦面土壤則用防草蓆、塑膠布或稻草等覆蓋,可緩和土壤降溫及夜間散熱速度,保持溫度。另外,農民也會搭建簡易臨時防寒設施,或在夜間覆蓋黑色塑膠布在作物上,達到保暖防寒效果。在田間噴灌、噴水,能減少地面幅射熱散失,如果有加溫設備,可在密式設施內施用,避免發生嚴重寒害。

五、茶樹部分

  寒害對茶樹影響會使得初期成熟葉片邊緣褐變,葉片變成紫褐色、嫩葉出現凍害斑點,如果寒害持續發生,會導致茶芽枯焦破損,嚴重則茶樹落葉、枝條枯枝,影響品質與產量。

  因此當寒流來襲前,農民會及時在樹冠上覆蓋PE塑膠布、遮陰網等覆蓋物或撒上薄層稻草,地面敷蓋有機資材,保護茶樹。

漁業防寒方法

  冬季並不適合養殖熱帶魚種生存,如虱目魚、吳郭魚等,但仍有漁民從事養殖,因此確實加強越冬設備及管理措施格外重要。

越冬溝設備可以防寒。

▲越冬溝設備可以防寒。

  在防寒工作上,漁民會在魚塭北側搭蓋防風棚,棚蓋與水面的角度應要小於30度,並加強越冬溝的保溫、防寒及加溫等設備。同時要儘量避免有驚動魚塭內魚群的行為,如:投餌、換水及無謂地開關水車。投餌料的時間,也應選擇在氣溫回升、暖和之日。如果發現有魚體浮於水面上,需要馬上撿除,以防止水質惡化影響其它存活的魚。在寒流侵襲或停滯時,則要注意水溫降低的速度,水溫若低於15℃時,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如加溫提高水溫,降低死亡量。

  近年來,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夏天時,農民需要對抗颱風,避免作物遭到強風襲擊而伏倒,或是遭受暴雨淹沒而潰爛;到了冬天,低溫又有可能影響作物的生長階段,帶來的損失可能更甚於颱風,讓人無法小覷寒害的威力。

 

  寒害影響了作物品質與產量,使得超市、賣場裡的生鮮食品因而價格提高,但那些遭受寒害影響的農產仍然可以食用,只是變成了賣相不佳的「醜蔬果」而已,如果因為外表而避開購買,會使得農民辛苦栽種出來的農產統統浪費,無論美醜,食物最重要的是給予我們的營養價值。

  而在養殖漁業上,凍死的魚隻通常不適合再食用,提前作好防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不僅是為了減少經濟損害,更是為了降低食物損失。我們的每一餐都是農民、漁民辛苦得結果,因此要好好的珍惜每一餐。

 

data_link延伸閱讀

相關照片
  • 寒害banner
    寒害banner
知識類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