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撈捕烏魚的歷史已久,你有聽過什麼有趣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吧!
未失約的「信魚」

每年冬天,東北季風吹起時,彷彿是一個信號,烏魚們就會開始隨著親潮大批從北方向南洄游,逐浪來到臺灣島周遭較溫暖的海域,就像跟漁民約定好一樣,從未失約,因此被叫做「信魚」。即將要繁衍後代的牠們,攝取了許多營養,肉質尤為肥美,圓圓鼓鼓的肚子裡還蘊藏豐盈的魚卵,加上其它如烏魚膘、烏魚肫也都可以賣得豐厚的收入,是漁民們引頸盼望,等待一年的「年終獎金」,也因而獲得了「烏金」的美稱。

A
遠的食烏、捕烏歷史

吃烏、捕烏演進史


中國人開始吃烏魚的歷史,可以推及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夏商時期;唐朝時代,吳郡的貢品內就有烏魚及烏魚子;明嘉靖末年,已有許多商船、漁船進入臺灣捕烏魚;明鄭時期到清朝期間,甚至規定漁民必須先繳納漁稅並領取烏魚旗,才可以出海捕烏魚。[註01、02]

 

而近代臺灣烏魚漁獲的顛峰期則落在1976到1980年間,當時捕獲量可達年平均近200萬尾,漁民會依烏魚捕獲數量的多寡,在船上插上旗幟,每捕獲1萬尾就插1面旗,可見當時豐收的盛況。但近年來天然烏魚的漁獲量已不復當年,市場所需烏魚子轉向以養殖烏魚為主流。養殖場北從新竹,一路往南至彰化、雲林、臺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漁民利用天然烏魚苗,養殖2至3年即可取卵,是台灣西部沿海重要的產業。

 

傳統捕烏魚插一支國旗代表滿載烏魚_照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漁業推廣月刊》

傳統捕烏魚插一支國旗代表滿載烏魚(照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漁業推廣月刊》)

 

而現在鹽漬重壓曬乾製作烏魚子的方法,其實是在日治時代由日本人傳入台灣的。西元1909年,日本人發現臺灣盛產烏魚,就從長崎延聘烏魚子製造專家來臺指導傳授,並在高雄跟鹿港設立烏魚子工廠。就這樣,烏魚子成為臺灣西南沿海百年以來的經濟命脈。[註03]

 

鏗鏘合圍捕烏去


臺灣開始有烏魚漁業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當時漁民捕烏魚的方法比較簡陋,將漁網下水後綁在竹筏上,圍住烏魚,再敲擊聲響,利用烏魚的敏感特性將魚趕入網中,或使其跳上漁船,稱作「跳烏」。後來隨著捕魚技術逐漸進步,漸漸有旋網以及搖鐘網捕烏。漁民合力放下旋網將魚群包圍,當魚群被包圍後,如使用有囊旋網,可以逐漸縮小範圍,使魚群竄入網中;如使用無囊旋網,則是以竹筏打擊水面,驚嚇魚群使之亂竄網中。搖鐘網捕烏,則是將網相繫在船上後互相靠攏出海,在發現魚群時就解開繫網,平行拖行漁網圍繞魚群,使烏魚進入網中等方法。現在則多以巾著網捕烏,通常為兩艘船同時作業,漁船總噸位大,當發現魚群後,會加速至魚群位置進行投網作業,以雙船分頭將魚群圍住後起網。

A
魚的信仰文化

烏魚拜媽祖 [註04]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叫做徐阿華的漁民,為了追捕烏魚,冒險渡過臺灣海峽來到旗后地區(現在的高雄旗津),發現這裡有捕不完的烏魚、適合定居,於是許多徐阿華的鄉親也跟著一起搬來旗后以捕烏魚為生。然而漁民們拼命抓烏魚,母烏魚被殺、魚卵被拿出來做成烏魚子,小烏魚無法出生,傷心的烏魚媽媽開始展開報復行動。

 

牠們在月亮高掛的晚上化出雙腳,穿著鱗片變成的金玉珠串衣服,叮叮噹噹地吸引睡不著的小孩偷看,小孩看到烏魚的眼睛,心魂就立刻被勾走,變成只有白眼珠,不會吃飯、不會說話的傀儡。漁民感到很害怕,徐阿華就想到要回福建老家請媽祖娘娘來幫忙,結果漁船開到一半媽祖顯靈,訓斥人類不可過份撈捕烏魚,同時也責怪烏魚擅自勾引小孩心魂的行為。於是雙方和解,旗后的漁民決定只要過了冬至的第十五天,就不再抓烏魚,而且在漁季結束後,還要舉行海祭,誦經感念烏魚;而逃過一劫的烏魚,也會在產卵後,洄游到高雄時,在海面上向著媽祖廟跳躍致謝。
 

烏魚拜媽祖

 

 

捕烏的酬神與禁忌 [註05]


早期台灣漁民對於海相和魚汛了解不足,因此沿海地區的漁民普遍信仰神祇,衍生許多捕烏的習俗與禁忌。


在烏魚汛期,漁民會在海邊搭建臨時茅屋(俗稱米藏仔寮),擇吉日「入寮」,有如新居落成一般,必須張貼門聯、宴客,祭拜神明、請神明鎮守,並且將神像面向海面,讓神明得以協助觀察魚汛。在捕撈烏魚時,漁民會在米藏仔寮中共同生活,也忌諱與妻子同房,並不得參與任何喪葬事宜。另外在用膳時,盛飯切忌講「底飯」(閩南語發音),而必須講「添(天)飯」,因為捕撈烏魚時,烏魚必須浮游於海中方能捕撈,底飯的「底」有烏魚沉底的意思,因此漁民有此忌諱。


烏魚期過後,漁民會邀請歌仔戲班表演,酬謝神明保佑豐收,此時漁寮內會有「拜帳籬(張釐)」的活動。戲班會請漁船東家扮成「張釐」坐大位,由俊美漂亮的小生、小旦穿著戲服,向東家膜拜,口中唸:「張釐伯仔今年給我拜,阮明天卡擱來」,指戲班子明天能再來演戲酬神,意思即是祝福明年東家漁獲更豐盛、賺更多錢,這些活動正是臺灣烏魚文化的特殊之處。

今日任務
1.聽完烏魚拜媽祖的故事,請好好思考下面的問題,並可和同學分享討論雙方的答案:(1)為什麼烏魚會找人類報復? (2)你覺得人類應該怎樣對待烏魚?
A
客霸主 烏魚子上菜

黃澄澄的烏魚子,蘊藏著大海與陽光的氣味。在日本,烏魚子因為形狀與中國墨條相似,也被稱為「唐墨」。在宴客料理時,通常是將烏魚子切的薄如蟬翼,鋪展在盤中,賓客將烏魚子含在口中佐清酒細細品味。而在臺灣南部,靠著產地優勢,有時也會見到新人海派地將厚厚的大片烏魚子搬上辦桌宴席,展現海口人的霸氣,讓賓客盡興得吃。[註01]


除了喜宴外,團圓飯及年節送禮的常客中,烏魚子一直榜上有名。滿滿的魚卵象徵「多子多孫」,金黃的色澤象徵「金玉滿堂」,是吉祥又美味的高檔年菜。過去還有夫家為了獎賞產婦生下孩子,會去市場切個「幾片」烏魚子來獎勵媳婦的習俗。[註06、03、07]

 

而遠在地中海的義大利及希臘,也透過反覆醃製和曝曬烏魚子,製作出名為Bottarga及Avugotaraho的高檔食材,以蜜蠟封裹保存,搭配義大利麵,憑藉著其美味成為世界知名美食。[註01]


宴客霸主 烏魚子上菜

A
關節氣

小雪小到,大雪大到


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更是大批沿水溫線向南洄流,整個臺灣西部沿海均可捕獲烏魚,產量非常豐富。[註08]


冬至


每年冬至前後十天是捕烏魚的最佳時間,此時烏魚為避冬,也為繁殖期作準備,身上囤積許多脂肪,魚肉特別肥美,魚卵和魚鰾飽滿,幫漁民賺得盆滿缽滿。
 

A

●冬節食烏正當時:
冬天的烏魚最是肥美,正是吃烏魚的好時機。

 

●鹹水烏勝過雞肉箍:
海裡的烏魚比雞肉還要好吃。

 

●冬節烏,較肥豬脚箍:
冬至的烏魚比豬腳還肥美。

A
灣地名

在靠近河港、海岸的附近,有一些地方因為會有烏魚出沒,而被當地人取為地名,例如臺東綠島的「烏魚窟」、高雄三民的「烏魚港仔」聚落,但可惜如今歷史變遷,烏魚已再不復見,只留曾經的地名供後人勉懷。

今日任務
  • 烏魚地名的故事
  • 請你用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輸入搜尋「烏魚」關鍵字,找出臺灣各處有關烏魚地名的故事,進一步了解家鄉的地名由來。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