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你有聽過西瓜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故事吧!
食而生的酸甘西瓜綿

深黃色澤、芒果大小般的西瓜綿,嚐起來酸香甘的風味,實在讓人很難與大又甜的西瓜聯想在一起,原來是用西瓜小小的幼果醃漬而成,這項食材可是蘊含了過去人們惜食與保存食物的智慧。
每到西瓜果實發育的時期,果農為了集中養分讓少數西瓜成長發育,會將其他「小西瓜」摘下,對果農來說,丟棄這些小果子實在可惜,然而小果子的果肉還未成熟,食之無味,於是加鹽醃漬,發酵後散發出酸香的氣味,酸中帶甘的滋味十分開胃,加入魚湯中還能去腥,原本無用的小果子搖身一變調味大師,是許多農村共有的家鄉味。[註01,02]

 

西瓜綿

▲婦女們正為「小西瓜」削皮,為製作西瓜綿而準備。(照片來源:衛生福利部)

A
西瓜翠衣的滋味

飲食文化

 

你有吃過西瓜皮嗎?西瓜皮的口感脆硬,而且沒什麼味道,一般人通常會把西瓜皮丟掉,只吃西瓜肉。不過你知道嗎?在傳統中醫裡,西瓜皮的價值和果肉相同,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止渴的作用,皮中白肉的部份又有「西瓜翠衣」的稱號,是中醫藥膳「白虎湯」、「清絡飲」的配方之一,據說能預防夏日中暑。[註03]

 

此外,西瓜皮還能涼拌、炒食,燉湯或滷肉也很好吃。中式料理「西瓜盅」就是利用西瓜皮的清甜滋味,讓雞湯口感變得清爽可口,作法是將小西瓜的果肉去除,放入香菇、蝦仁、雞肉、竹筍等配料,加鹽調味後放入蒸籠蒸熟,無論是造型還是料理方式都很特別。原來西瓜皮的功用這麼多![註04]

A
灣諺語

在臺灣人的飲食生活中,有不少西瓜回憶,西瓜吃多了,對於西瓜的飲食特性也更加了解,從諺語中就能看出與西瓜相關的飲食智慧。

 

●【閩南語】暗時呷西瓜,半暝仔反症:
晚上吃太多西瓜,半夜容易出現腸胃不適、腹痛、腹瀉等症狀。

 

● 【閩南語】王梨頭,西瓜尾:
這句話是在說明鳳梨和西瓜較甜的部位,分別是鳳梨的頭部(沒長葉子的那一端)和西瓜的尾端(果臍那一端),與果實生長的方向有關,因為果實成熟度越高的部位甜度越高。[註05]

 

●【閩南語】西瓜倚大爿:
一般人吃西瓜通常會選比較大且甜的尾半段。後指某些人基於自身利益,靠向勢力強大或局勢較有利一方的情況。[註05]

 

飲食文化

A
灣地名

從以前到現在,臺灣有許多地方種植西瓜,甚至以西瓜為地名,你有聽過哪些西瓜地名呢?


●西瓜寮:位於臺中市清水區。


●施瓜寮: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施瓜:西瓜的別字)

 

●西瓜園:為屏東縣鹽埔鄉振興村的舊地名。

今日任務
  • 有些地方現在沒有種植西瓜,但其舊地名為西瓜寮或西瓜園,由此可推知這裡以前曾種西瓜的歷史。請你用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輸入搜尋「西瓜」等關鍵字,找出臺灣哪裡也有西瓜地名,進一步了解家鄉的地名由來。

A
料來源

註01:台江地域食生活的傳統、變遷及其創新運用,曾品滄、陳玉箴,國家公園學報二○一六年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註02: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食物保存輯1,洪忠修, 簡慧娟, 黃鈴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7年。
註03:西瓜裁培管理,沈百奎、鄧汀欽、余志儒、林俊義,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03號,2002年。
註04:惜食料理系列19-西瓜皮炒蛋
註05: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