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食而生的鹹味香蕉湯

香蕉吃不完怎麼辦?其實也可以把香蕉當作米飯一樣的主食食用。以前香蕉盛產時,為了解決香蕉生產過剩的問題,或是颱風天打落一些未熟的香蕉時,果農不會將果實全數丟棄,反而會撿起來煮或蒸,直接沾醬油和大蒜配飯吃,或是用來煮鹹湯。[註06]

在旗山溪洲和旗尾地區的人會將青香蕉剝皮,切成薄片後反覆用鹽水洗過,如此便能釋放香蕉的果膠,減少香蕉湯的苦澀口感,川燙後與油蔥肉絲、乾香菇、魷魚或蝦米等食材一起熬煮,並用醬油、胡椒調味,起鍋前撒入韮菜段,一鍋香蕉湯就此完成。

煮好的香蕉口感鬆軟,吃起來像芋頭,這道料理在過去便是一頓正餐果腹,如今對溪洲人來說,除了是熟悉的家鄉味,更是招待外賓的地方特色料理。[註04][註05]

 

飲食文化

小知識
  • 香蕉竟然是世界主要糧食之一?!
  •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稻米、小麥、玉米之外,香蕉和大蕉是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是4億人的主要糧食。[註08]

A
住民族物盡「蕉」用的智慧

對許多原住民族來說,香蕉有非常多用途。香蕉的果實和假莖的心可以食用;新鮮蕉葉可以用來包裹食物,或在祭祀時鋪於地上擺放祭品,乾燥的蕉葉還可治病!香蕉的用途不只如此,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認識香蕉在各族中的應用。

 

 

噶瑪蘭族巧手下的香蕉絲織布

你聽過用香蕉絲來織布嗎?噶瑪蘭族會! 每年4月到9月是噶瑪蘭人製作香蕉絲的最佳季節,他們會選用尚未開花結果的香蕉,砍下假莖後剝取層層葉鞘,經過一番加工後,只留下葉鞘纖維,艷陽日曬後就能理線、接線,製作成香蕉絲。[註01]

與一般原住民的苧麻編織比較,香蕉絲製作的線材柔韌度較差,比較容易斷裂,因此織布的難度更高,經常斷線,需要不斷的接線,質感也比較硬,因此過去經常被用來做地上的草席、篩米的篩子等,也會拿來做外衣。現在新社噶瑪蘭族人成立的香蕉絲工坊的婦女們製作的產品十分多元,各種大小用途的包包、背心、窗簾,五花八門,為傳統工藝增添了新生命。(摘錄自原住民族季刊冬季號 2011年no.4,頁49。)[註01]

 

噶瑪蘭族耆老示範用香蕉絲織布

噶瑪蘭族耆老示範用香蕉絲織布(照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便當-香蕉飯

在泰雅族、太魯閣族等原住民族文化中,香蕉飯是很受歡迎的傳統料理,這道料理是將糯米蒸熟後拌入香蕉泥,再用香蕉葉捆綁,蒸煮食用。香蕉飯充滿濃濃的香蕉香氣,而且吃起來口感非常Q軟。

以前香蕉飯是族人上山打獵或出遠門時,隨身攜帶的糧食,或在休息地點就地取材的料理,香蕉飯除了攜帶方便,香蕉保存期限比較久,熱量也很高,能讓獵人們吃得飽飽的。[註02]

 

飲食文化

 

 

 

原住民族獵人的萬用香蕉莖

  在許多原住民族打獵的過程中,香蕉莖扮演了重要角色,當山上沒有水喝時,獵人會尋找粗大的香蕉,將香蕉莖(地上假莖)砍下後,在假莖的中心挖出圓碗狀的洞,靜待數分鐘後就會流出透明的水![註07]

        此外,假莖中心的纖維經過曬乾後,搓成絲狀很容易點燃,非常適合當作火種,在野外能加快生火。[註03]

 

飲食文化

 

A
A
料來源

註01:原住民族季刊冬季號 2011年no.4,頁49。

註02:食全食美太魯閣族傳統美食

註03:民族風味餐‧香蕉飯

註04:香蕉王國的飲食記憶

註05:太報-旗山溪洲人才知道的「香蕉包」,鹹甜滋味是當地阿嬤才會做

註06:「香蕉蘸醬油」竟是古老飲食文化?美食專家讚賴清德…

註07:「神奇芭蕉變身趣」研究報告,曾淑惠、林肯仲、何瑞芳、風悅文、陳宇心、高誠恩、何溫晟,2009年

註08: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