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過年我最喜歡吃的零食就是海苔!
我比較喜歡吃紫菜酥。
其實海苔和紫菜酥是一樣的東西!它們都是用紫菜做成的,年節前後剛好是紫菜的產季,讓我來告訴你們紫菜產地的故事。
湖縣紫菜
澎湖紫菜

全臺紫菜最豐富的地方就在澎湖縣,紫菜是澎湖人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大量的紫在採收後多呈黑色,因具高產值,而有「黑金」之稱,並列澎湖冬季三金:黑金紫菜、白金康氏馬加鰆(俗稱土魠)、綠金海菜。

在澎湖,從產地、商店到餐桌,無處不見紫菜的身影,這些紫菜有部分來自野生採集,而大部份都來自人工養殖,在紫菜做成料理前,各有不同的有趣故事,想聽故事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紫菜湯在生活中很常見,可是你知道裡頭的紫菜來自哪裡嗎?有許多來自澎湖!在澎湖,除了紫菜湯以外,還可以吃到在地料理:紫菜冬粉和紫菜月亮蝦餅,都是用紫菜、鮮蝦和花枝等在地海鮮料理而成,可是澎湖限定的好味道!
    為什麼澎湖盛產紫菜呢?原來是因為澎湖有許多島嶼,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大浪持續翻湧、拍打著礁岩,那激發出的浪花滋潤了礁岩上的紫菜,幫助紫菜成長,隨著浪越大,紫菜分布的範圍也越廣,氣溫越低,紫菜生長得越茂盛,寒流來襲反而讓紫菜大豐收![註01]
    每到冬天寒冷的季節,村民們便會出動前往海邊或小島上採摘紫菜,在澎湖的好幾座無人島上,都可以見到紫菜的蹤影,澎湖南方海面上的貓嶼、花嶼、東吉的鋤頭嶼紫菜產量較多,大部份由附近的花嶼、望安、東西嶼坪等島民採收。[註01]
    位於北海的姑婆嶼、雞善嶼、空殼嶼、錠鉤嶼及屈爪嶼也有許多紫菜,其中姑婆嶼產量最豐也最富盛名!在這個大型無人島的北邊,剛好有一大片海蝕平臺,由於位處迎風面,被激起的浪花飛灑範圍寬廣,而成為紫菜的最佳棲地。[註02]
    為了有效經營姑婆嶼的紫菜產業,白沙鄉赤崁村的村民將紫菜視為全村的公共資源,透過地方信仰中心龍德宮共同管理採收事宜,每年還會請示主祀神三太子,決定登島採收日期,至今已有超過百年歷史![註02]
    赤崁村民得擁有「紫菜證」才能登上姑婆嶼採收,以前採用「丁男票」或「優丁票」,每戶至少一人有採收資格,對村里有功者和鄉老還有優待,展現敬老尊賢的美德。現在,只要人數不超過限制,就會少量開放給外村人繳費登記,這些經費用於看守紫菜不被盜採。[註02,03,04]
    採紫菜是村裡每年的一大盛事,採收當天,數百位村民分別搭船登島,徒步走到紫菜生長區,大伙兒各自選定位置,準備在限時採收中大展身手。由於紫菜的生長範圍很廣,為了確保每個人都能聽到開採指令,特別使用連珠炮作為信號。
    當炮聲一響,所有人開始埋頭採摘,氣氛緊張又興奮!為了確保可以多次採收,每年第一、二次採紫菜只能徒手採,不准使用工具,即使如此,仍有高手能採到十幾斤!採收量誰多誰少,便成了家人與鄰居之間的熱門話題。[註02]
    每年冬季都可以採收紫菜兩到三回,首次採收的紫菜最軟嫩,煮湯的口感最好,隨著紫菜繼續生長,第二回的紫菜脆而有嚼勁,有些澎湖人偏愛這一味,第三回的紫菜已生長好幾輪,質地較粗而適合做成紫菜酥,每次採收的口感都不同,各自都有擁戴者。[註02]
    由於野生紫菜產量少且不穩定,政府為了增加產量,從民國56年開始研究人工養殖的技術,經過好幾次的失敗後,終於在白沙鄉後寮村養殖成功!漸漸地越來越多村里加入養殖紫菜的行列,現在講美村的養殖規模最大,甚至成立了紫菜養殖專區![註05]
    每到秋冬之際,漁民就會開始在潮間帶上布置紫菜的生長環境,他們帶著附著紫菜苗的蚵殼,架設好竹筏網架和防止魚類進入啃食的漁網,等待紫菜慢慢佈滿整個網架。風大時他們得巡視和修補破損的竹筏,產季時則忙著採收,每天把握退潮時間工作,追隨潮汐、與大海為伍。
    曬乾後的紫菜散發出又香又鹹的味道,這般深色不起眼的紫菜,串起澎湖人對家鄉味的記憶,是寒風中漁民辛勞工作的成果,更是連結村民之間的凝聚力,透過代代相傳,讓紫菜的滋味與文化繼續在澎湖流傳下去。
    今日任務
    1.澎湖縣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有聽過家鄉採收紫菜的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紫菜故事吧!
    A
    料來源

    註01:澎湖的潮間帶,張悅玲執行製作,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2008年。
    註02:【幸福台灣味,60好食材】紫菜
    註03:遇見日常裡的海洋永續,鄉間小路2017年五月號

    註04:澎湖北海一帶無人島紫菜採集的領域管理,陳憲明,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7期,1991年。
    註05:續修澎湖縣志(物產志),澎湖縣政府出版,2005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