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昨天爸爸帶我去超級市場買淡菜,那是從紐西蘭進口的喔!別的地方買不到!
咦?我記得馬祖也有生產淡菜呀!何必大老遠從紐西蘭進口呢?
沒錯!連江縣也就是俗稱的馬祖地區,是全臺最大的淡菜養殖地,讓我來告訴你們馬祖淡菜的故事。
祖(連江縣)淡菜
馬祖淡菜

連江縣俗稱馬祖地區,縣內總共有四個鄉鎮,從北到南分別是東引鄉、北竿鄉、南竿鄉和莒光鄉,每個鄉鎮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島嶼所組成,島上擁有豐富的潮間帶生態,有許多魚貝類是馬祖人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其中有一種美味的貝類叫作淡菜,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還以為是一種蔬菜呢!想拜訪淡菜的家,可以去馬祖的哪些地方尋找呢?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馬祖是個充滿戰地文化的地方,碉堡、坑道還有「枕戈待旦」四個大字的地標,是馬祖最鮮明的特色地景。不過在馬祖的生活不只如此,這裡的海產豐富多樣,而且有許多臺灣本島沒有的魚貝種類,簡直是愛吃海鮮者的天堂!
    其中有一種美味的貝類,中文叫作淡菜,橢圓外殼裡孕育著軟嫩的貝肉。仔細觀察,餐桌上的淡菜長得不太一樣,大淡菜的顏色偏綠,馬祖人稱為「殼菜」,小淡菜的顏色較深,叫作「ㄍㄢˋ 一ㄤ」,原來牠們的正式名稱分別是綠殼菜蛤和紫殼菜蛤。[註01]
    不論是大淡菜還是小淡菜,久煮容易讓肉質變韌、甜度下降,想吃到鮮美的貝肉,得注意剛熟即熄火上桌。一口咬下,軟嫩多汁的貝肉散發出海水的鹹香滋味,讓人好奇馬祖淡菜美味的秘密是什麼呢?[註02]
    原來是因為,馬祖海域處河海交界,浮游生物豐富、海水鹽度適中,且水質乾淨,使得淡菜特別美味肥大。夏天是淡菜最肥美的季節,每年都會接獲大量來自臺灣各餐廳的訂單,越接近中秋生意越好,因此淡菜常常賣到缺貨,是遠近馳名的美味。
    過去,馬祖漁民端午節前後便開始採貝,討海人在捕魚淡季也加入採貝行列。在潮間帶的淡菜是大海的禮物,每次都能採滿幾個麻袋。採集來的淡菜按大小分類,用刀剖開殼後將貝肉加入湯麵,便成了鮮美的海味湯麵。[註03]
    然而天然淡菜的產量容易隨著天候波動,因此馬祖漁民開始研究養殖技術。每年5-8月將淡菜苗置於網袋,懸掛在海中深處,等待淡菜苗長大。後來,野生淡菜苗不夠用,漁民開始培育淡菜苗,育苗100天後就能移到海中養殖囉![註04,05]
    淡菜養殖技術正是來自南竿的馬祖水產試驗所,民國70年左右,在專家與漁民的努力下養殖成功!試驗所現在已改建成藍眼淚生態館,建築正前方的芙蓉澳海面上,遍佈著一顆顆白色浮球,海面下各自連接著一個個養殖網袋,這裡是馬祖養殖淡菜的產地之一。[註06]
    為什麼芙蓉澳很適合養殖淡菜呢?和當地的地形很有關係!芙蓉澳位於南竿鄉的西側,每當颳起東北季風時,灣澳北邊的岬角就像天然屏障,擋住了強勁的風浪,因此這片海域風平浪靜,適合進行養殖作業。
    另一個盛產地位於北竿鄉西北方的高登島,在其西側海域上也可以看到浮球掛養淡菜的景致,這裡不但是淡菜養殖專區,更是馬祖第一座海上作業平臺,採收上來的淡菜即能馬上經過機器進行清洗及篩選大小。[註07]
    雖然莒光鄉沒有淡菜養殖專區,不過在地人對於淡菜還是很驕傲,因為來自東莒的大淡菜都是野生的,經驗老道的漁民總是知道要去哪裡採集,等到退潮時,他們就會穿著雨鞋、背著工具,在潮間帶上尋找淡菜的蹤跡,有些人甚至會戴著泳鏡潛到水裡尋找,並用刮勺取下淡菜,技術非常高超![註01]
    在馬祖,最常見的淡菜料理方式便是川燙,去殼後再淋上自製的五味醬,伴著五味醬的嗆辣一起入口,海鮮的腥味沒了,也讓淡菜的鮮嫩與多變的醬汁相映其趣,口感變得很有層次,是馬祖人津津樂道的佳餚。 [註08]
    今日任務
    1.連江縣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有聽過家鄉採集或養殖淡菜的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淡菜故事吧!
    A A